信服【打不過就加入】,今年來自已明顯打不過市場(大盤),該想想是否到了加入的時間。

 

過往,落後市場也發生在許多年,計有200920102016201720192020六個年度,但為什麼今年才出現這種想法呢?

因過去那五年,自己雖報酬率落後市場,但換算成平均持股率沒輸,意謂無法用單純買進市場ETF做到替代主動操作,但今年至今全敗於市場,事實為:

*台股二月中旬跌至3/19最低,約跌30%,自己採實際持股金額及實際未實現損失變化,整個區段跌幅也約三成,與市場差異不大,意即同樣金額買ETF最後得到結果也相似。

*台股今年至今(11/13),台股加權報酬14.36%,即便用偏保守數據,自己平均持股率三成來換算,持有部位報酬率若買指數也該有4.3% (14.36%*0.3),自己當下落後此數值。

今年不論於二三月時大跌,或整年至今來看,若單純買ETF,用buy&Hold,結果反而更好,那自己為啥要瞎忙呢? 簡單、輕鬆買ETF不是更好?

以理性思維,既然現實如此,直接加入就好,為啥用【可能、將】這種或許想法?

因為台股今年市場被個股TSMC影響過劇,缺乏原先市場分散、多元化效果,除非我當下有很高的主觀機率,這種型態會持續維持下去,馬上落實才合理。

我並不知市場結構是否會持續,市場並不穩定,無法單純僅用一年表現就信服,一旦僅為極端值,那加入與追逐強勢股的本質邏輯無差,反冒上不低的風險性。

打不過加入是一種順應趨勢思維,卻也不能太過【盲目順從】,若只是短期趨勢,那順從依經驗看,是短多中長空,反而不利。

藉由不斷自我檢討,看到一些可能被自我蒙蔽的現實,並思考是否需要改變。同時,也要思考現實是否有些潛在問題,以免短視近利。

或許,可採用比率方式為之,當下,初期思量,或許明年起,可將某個比率(實際想持有部位*某個比率)買市場ETF,採用實際經驗看看,是否到了該加入市場ETF的時候到了。

我信服,一旦打不過市場,最好也是唯一的理性思維,就是加入市場ETF,沒必要傻傻的瞎忙,得到更差的結果。

忙與盲、結果還更差,這不是傻蛋行徑,自己要做傻蛋?

自我反省,當下到了該想想,是否要加入指數ETF的行列,打不過就加入,就這麼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