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看到持股中的資產風險。

 

昨日查了微風幾年損益,發現疫情後該公司獲利一蹶不振,與同性質、個人持股之2903不同。

2903若無意外,去年獲利將創數年來新高。查看為啥過去數字普普,去年獲利好轉可能原因,發現過去數年該公司在【無形資產、不動產、使用權資產】皆提列不低減損,尤其無形資產在107108年提列超過十億減損,佔其營業利益四十多億比率不低。

願意逐年提列資產減損,降低或有風險,未來幾年其獲利有機會維持好轉。

印象中,過去科技業曾出現大額無形資產減損,主因來自併購後缺乏綜效,數年後該併購只能以減損方式,消失在茫茫錢海之中。

念及此風險,把現有持股審視一遍,發現其中一檔有現電視業者具高額無形資產風險。

會有些擔心,主要是該產業正走下坡路,從網上找數字,台灣有線電視戶數2011年約510萬戶,2013年下降至497萬戶,後來攀升至2017Q3達最高峰約527萬戶,隨後連續23季,自去年Q3到約459萬戶創新低。

以一年獲利九至十億,一百多億無形資產不算小數字,今年若有一波機會,應會先跑。

之前對該公司不太擔心,主要是產業展望雖不佳,獲利亦下滑,可下滑幅度不大,主要是寬頻業務增加Cover部分有線電字業務下滑,股價不振幅度比獲利下滑多,才會入手。

若去年沒出現大額減損,獲利可較2022年回升至接近2021水位,一旦維持高現金股利,當前股價就有些吸引力。

   >此為持有主要理由,只是期待尚未實現。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未來主要持股除審視現金流量外,也要關注是否有無形資產相關隱藏風險。

提前看到問題、風險,比事情意外發生好。很多時候,一些想法會延伸到意想不到之處,查詢百貨業損益狀況,連接到資產風險,錯打錯著。

 

意外發現問題,也是一種小確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