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次不愉快的會議,還有一件事早上忘了提及,那就是我很不喜歡被「別人怎麼做」拘束。明明參考別人的前提下,是自己想不出來,或覺得自己想的不合邏輯、不適合現況,但是很多人做任何事一開始的前提就是問,別人怎麼做,難道別人做不出來或不做,事情就可以推託成不用做嗎?  有一個數事情可以用質化或量化決定,聽到多數同業都用質化,但我自己選擇量化,就被老闆說難道我比較高明嗎? 如果針對內容不合理處質疑,我都會坦然接受,但是這種跟別人不一樣的質疑,我只會看清出現質疑的人,不管是上司或下屬,我都很討厭聽到「別人怎麼樣所以我們要怎樣」的話語,任何事情只有適合與否,死公務員的心態令我鄙視。

 

在中午一點左右離開公司,剛剛看了收盤,表現一如早上寫的那樣不理想,應正面思考才是,即便是令人不愉快的數字,至少還是增加的,這又回到自己以前就曾提到的是,投機容易呈現漲也不愉快,跌更痛苦。

 

早上有同事勸我要可以有異動的打算,我從來沒有放棄過這種選項,只是自己個性與英文不好這兩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加上投機市場往往被「人脈關係」所綁架,我除了從基層做起,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我太特立獨行了,這是一種難掩的現實。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喜歡異動的人,故至今工作最短的那一次都還有兩年,也不是做的太差真的被人資淺或請離開,其實只要不要太離譜,又或沒有犯了我個人一些重要原則,只要自由度夠,我多半都可以順其自然的過下去。至今從沒對自己做事的能力有過質疑,只要是能夠溝通或稍具判斷力的人,相信自己都能夠相處,只是多數地方如果都是這樣由冥頑或混的人的主導,其實那兒都是一樣的,除非是一開始就可以在主管相處上可以彼此接受,否則新的開始,往往也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回到投機,市場果然只是輪動,但是沒跟到對的,這種輪動會是一種傷害。今年還在「先蹲」,後來能不能跳,有待考驗。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應該會是從2008年底反彈以來,波動度最大的一年才是,高基期絕對是高風險,這點自己深信不疑。

 

反正,不論去留,做任何事都須對的起自己處世原則,不因看不慣上位者而有了偷懶、打混的藉口,該做的一樣不馬虎,以無處而不自得為目標,這就是我當前的處世態度。

 

最近一週在晚間吃飯時,剛好看著電視劇「孫子大傳」,中國的歷史劇其實蠻好看的,這是屬於歷史古國的強項,有著長而完整的歷史可以追尋。其實,強者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決定而是該急流勇退,孫武在協助吳王闔閭伐楚成功後,其夫人勸其該急流勇退了,但孫武拒絕,我想這就是一種選擇,也沒個準。從網路上看著孫武的歷史,其最後還是在夫差時代選擇了退隱,故還是算一個能夠知所進退的人。

 

提到這個知所進退,就是想告訴自己,這種選擇很難,也只有選了以後,事後才能得知好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