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島」是我看過作者丹尼斯.勒翰的第四本書,也是最具有小說手法的一本,一開始就點出了部分結局,只是沒有進入故事中段之後,很難對於開頭的奇怪日記有太多感觸。

 

作者以一個迷失心智的前聯邦執法官一連串的想像,成為故事的主軸,而且設計了迴圈方式,最後來了一個豬羊變色。在看的當時,會想著如同故事中提及的,什麼才是精神正常? 說自己正常的人,往往在判定時,會被視為「否定」的自我防衛,而想掙脫、逃離,釀成了暴力行為,也是被認定的一種表徵,可是這類在所謂的正常世界,也同樣存在,所以想要光從一些表徵辨別正常與否,實在不容易。

 

另一個思考點是,到底精神問題到底採用藥物治療,或採用開刀方式比較適當,這點或許要真正懂得的人才能分辨。

 

*值得一看,不過裡面的心理問題知識,倒是會讓閱讀有些阻礙性,偏向戲劇性的手法,應是其被拍成電影的理由吧。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斷斷續續才看完,這是把作者在經濟學人的專欄匯集而成,一開始撰寫的動機蠻有意思的,提供一個可以讓人提出各式各樣問題的地方,然後作者試圖用經濟思維的角度去回答。原先這書的行銷點強調在詼諧、幽默,可能是文化差異,半數以上並不覺得好笑,不過多數的回覆倒是有些道理的。利用了一些常見的人生問題,然後運用了所謂的理性思考,提供了些建議,這倒是與自己工作性質幕僚頗像,不過我沒有這麼博學,很難引用一些學術研究或學理來說明。我重視的是實用性,很多偏學術的研究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於理性,這點是邊在看的時候,一直感覺不那麼實用的理由。

 

*值得一看,如果問我這些問題,肯定比作者回答的差很多。

 

「桐之宮稻荷」是一本兼具神怪空虛的作品,內容其實頗空洞,不過用一種比較輕鬆的角度來看,配合作者的成長背景,就會知道作者有點因為自己人生的不成功,用了日本被中國統治,淪為次等族群的方式,來抒發內心的一些不滿才是。而且以妓女為主角,更是有著濃厚的貶低意味(女性物化),而日本神祇因為別人祭拜、信仰,都成了隨意附身的幽靈,一點都沒有神性。

 

我倒是認為,很多作品都凸顯了作者的部分性格,如果一個高中肄業,無固定職業的人,看起來生活應不優渥,所以用了比較低下生活作為素材。雖本書推薦用了這「奇情、浪漫、神怪、愛情」的「另類」日本通俗文學,不過也不過提到了三個比較喊的上名的神祇或惡靈,另描述一些比較入骨帶著不甚文雅的買春內容,還有道理的愛情,這部分有些誇大不實。

 

*不急著看,但看也無妨,只花了一個小時出頭就翻完,當作看看鬧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