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受困於所思所想。
週五中午運動後,與友人約在健身中心後,某一家café。
與上一回見面,同地點,過程亦相似。
友人抱怨一些老闆行為,但我聽聞後,老實回應,不算糟糕,我認為屬中等老闆。有些行為或具人格上問題,還不到低下。
>或許有些草包(不具知識提升性),至少願意溝通(可偶爾耍性子)。
>或許自私不願分享(撈好處沒分贓),有些小氣(會凹計程車錢等),但不苛刻。
>工作具彈性,雖不知實際所得,推估也不會過少,單位勞動價值不低。
>雙方關係已非單純雇用,有部分家人特質,此好壞難辨。
雖不知何種交易,自掏腰包投資獲得數千萬,我沒問細節,自推或是那種拿大幾千萬獲得小幾千萬之類。這類交易,多數屬黑色或灰色地帶,民退黨,貪汙、懶政、愛霸凌,掠奪本島不遺餘力,這或許也是其一。我認為沒分到比較好,吸綠電已傷天和,何必持續造業 ?
>然,多數人會想,既已沉淪,多多益善,為此,貪腐一發不可收拾,如蝗蟲過境。
>我天真以為,勿以小惡而為之,若非生存問題,能避免最好。
友人提及,其過往第一學府同學與朋友之變化,有家暴、為立委行為走鐘等,還有與自己一起就讀同學反目,其感到傷心,情緒為此低落。我說,人是善變動物,年長後改變十分正常,況且,絕大多數是對方沒本質改變,只是我們從未真正認知而已。
>當下無恥政客,年輕時多是一股熱忱,可惜,權力、利益使人腐化。
>自己同學聽聞,兩位在同公司,其中一位因利益背刺另一位,因此反目,背刺方式是趁對方出國考察,向上級提其工作上缺失,但不知真假,只是聽聞。
這回,依舊感到友人偏好自我包裝,上回已聽其談工作上有關TSMC投資操作,這回依舊,或許因自己知悉投機,有些敏感。另,其提及近一年練習加大私人投資,今年有些斬獲,嘗試許多工具、方式,屬現在進行式,對此,言談中我儘量給予一些不同看法,及個人經驗上有關內容。
>提及投資投機最大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性格方式。
>多次在夠大投入金額後遭遇市場修理,是測試自己性格弱點的必要之惡。
上回,有借個六吋moolink電子書給她(上面放約二十本電子書,好似沒看?),這回歸返,並見其買一個Boox七吋,這牌我沒用過。其提及主要用電子書上網晉江網看言情相關小說,我這類書看得少,印象至多一二十本相關電子檔,下次連同其他電子書放在USB給她。
>言情看得少,除性別影響,另一可能是作品篇幅短,不如仙俠、奇幻類大長篇殺時間。
>其提及網上付費不便宜,卻也沒提及多少,呵呵。
怪不好意思,其有這家Café未用電子預購券,這單又白吃一回。
人,往往不願於人前展示真我,除非是表象光輝面(這部分多數會擴大、渲染)。即便是我,過往工作自認也才展現七八成自我,沒工作後至多八九成,無法達到百分百。他人我不知,自認像這般,已是少數異類,人不是一種容易了解的物種,有會裝,很會裝,甚至虛假的,只能觀其行,並佐以時間驗證。言語及外包裝先視為表象,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者多矣。
>認知此點,就不會對認識的人有荒唐行為太過驚訝,原就不知,何能意外? 意外多來至於自己天真錯覺,因此,當場我還說了多次,對方有天真的少女心啊!
最近看萬維剛【高手量子力學】,較系統性增加量子力學知識,感嘆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與可見世界的穩定性天差地別。人類從1980年代起,好聽是走科技、互聯網時代,實際走向另一個浮華世界,行掠奪之實,包裝著進化、環保、共榮、公平正義等嘴砲,若非既得利益者,請記得一句話,誰較真,誰就蠢了。
>人類即便沒有走向互相殘殺(戰爭),最後也會毀滅於環境惡化,前者是歷史教訓。
>政治腐敗往往是走向戰爭的起點,無外敵也會因分贓不均而自相殘殺。
這讓我想到佛教之大乘(渡人)小乘(渡己),雖定義上,大包含小,可人類往往是個人做不好,卻所圖甚大,明明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次序不可逆,但從古至今,有誰真的做好修身後才去渡人,或許百分百都是只會要求別人,卻不自省,是我對人類評價差的主因之一。
宗教被人類搞爛,可許多教義卻仍有其意義,譬如禪宗的放下,簡單兩個字,行之不易。
做不到放下,想要讓生活順遂點,一個好方式朝下看。不要攀比的朝上看,多朝下看,人類的比較心理就會出現正貢獻,也會多出一些人的惻隱之心,善由此孳生。
>如果知道當下本島最大人力去化處,服務業起薪多為三萬多,這是全島平均月薪僅五萬多的主因,如果知道真正高層都是幾千萬、上億在拿,平均月薪還麼低,就能推論多數人處境多麼可憐。依理,我支持革命,以直報怨,大亂之際,記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當然,人類的劣根性下,混亂時多會劫殺、姦淫,過度是人類避免不了的動物性。
>美國的零元購盛行,是一種初級的混亂表象。
>比多數人獲得多,就該有種慶幸感,也該降低些抱怨、忌妒等不良心理。
或許,隨年紀增加,越來越信運氣,除是種對命運妥協,也能緩和心境,不如放下,至少能藉由少爭,減少許多麻煩與心累。
當下,我認為運氣佔人生決定因子過半。年輕時相信性格、努力決定命運,慢慢妥協現實。
接受現實,擁抱當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當下,比較少寫些,是避免一種走向悲觀的途徑,理性思維,總難以樂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