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學作品往往有個過於深沈的面貌,這很像金融商品想要依靠學術理論一樣。明明我們應該要順著自己的喜愛,先拋開那過於沈重的文學寫作理論,拋開過於隱晦不明的深沈意義,然後從感官與自我認知中,去尋找作品帶給自己的真實的感受。但作家的心態也在轉變,從原本唯心的手法,後來因為作品多了又或有想要獲得國際大獎的企圖,那種帶著一些歷史意義或隱射性的手法就會被過度的使用,試問一個沒有歐美傳統的文學經驗的人,如何去聯想那些「弒父亂倫」的情節,又如何把1984這個歷史與歐威爾作品1984做個對比呢? 這些可都是這本書的一部份呢。

 

會先寫這一段,主要是看完這本時,會希望知道到底作者村上春樹想要出多少集來完結這個故事,因為Book II是一段鋪陳性的敘述,把天吾與青豆對彼此的思念花了很多篇幅去闡述,連去刺殺那教主時,都還要藉由教主之口再說一遍,這很像是為了兩人的日後的見面做了一個很長的暖身。而天吾與深繪里發生了關係,即便用科幻作為藉口,可是這樣的處理還是過於重口味,想用科幻色彩來淡化年紀,但年紀依舊是一種沒法輕易被接受的事,即便說不是與實體交合。還有透過教主闡述這些帶著科幻色彩的little people是恆久就存在的,很像歷史興衰的一種自然驅動, 只不過用這種帶著科幻的橋段來說明還是很怪。

 

感覺是教主的接受者身份藉由被青豆了結後,轉到了天吾身上,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是否Little people會控制著天吾,賦予其力量卻又要主宰行為,但明明已經轉為1Q84,很像時光走道了一個不能回頭的分叉了,這樣原有的平衡將會被破壞,代表作者根本無須本著平衡的想法去創作,從時間上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過去的既有束縛隨時可以拋棄。比較擔心因為這樣,這本書會成為一個連續性的長篇,即便因過於虛幻無法獲得國際性的文學大獎,但至少會成為作者一個連續長篇小說的開端。有時候起了頭,又不想草草收尾時,就會不自覺的延續下去,希望這不會成為一齣過去漫長、最後臭掉的作品。

 

戲劇作法被使用的上來,BookII結束在青豆舉槍自盡的一刻,我覺得文學作品的結束(片段結束也是)無須太刻意,那種盡在不言中之最好的,又或什麼都沒說也好,回歸到最初的無也罷,可是那種斷在一個行動中,就會令人有些OOXX,尤其是那種續集還在出的作品,這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當時黃易的作品就是這樣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種人生的試煉,但絕對不是愉快的那種。

 

因此上網搜尋了一下,看看到底Book III是否終結,果然沒有,我想對於這作品的整體看法可能會前後出現很大的落差。現在像是看到些片段的臨碎想法,不成熟或不具體,但也只能這樣,讀者就是接受者的角色,當作者(知覺者)不說,我們束手無策,如同這本書中天吾對於深繪里的一些問題,都是得不到回答的。我想作者一定想說,看就是了,問這麼多,何必呢?

 

因為是個未知的長篇,又科幻色彩濃厚、可能有很多文學上的隱喻,我想可以感受出為什麼總幹事看完時表示「我看不懂!而且對本書感到有點失落」。真正的體會至少要等到終結後才會定數,否則作者來一個推理小說常用的豬羊變色手法,之前的以為可能全數轉為誤解。自己現在還陷在可能誤解的迷霧之中,所幸腦子沒壞,記得現在是2010,非2Q10,並且只有一個月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sttw 的頭像
    sophisttw

    sophist 的投機、生活分享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