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需要靠政府訂出最低工資來保障,那些工作多數缺乏吸引力,為何還有許多人對於這議題在意呢? 即便有最低工資限制,很多臨時工還是可以用一天500-600元來徵人,反正願者上鉤。

若這種最低工資很多人在意,那代表這社會的實際就業狀況恐怕比表面來的糟的多,否則不會成為一個議題。如果許多人的工資都在這個下限邊緣,代表社會的貧富差距真的很大。

從實際的數字去看,可以更清楚的瞭解事實,兩座山的最新文章也有數據比較,台灣最低工資似乎並不偏低。

9月中旬以來,投機真的是不堪言,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唉。

晚上閱讀進度也不佳,昨晚又昏迷了1-2小時,外出最大的收穫竟然是下載了5集的電視劇,可供在租處無網路時觀看。白天也常如此,不知為何的很容易嗜睡,提不起勁。

這兩天有重看了「為什麼他們會贏:股市高手想的和你們不一樣」,這書原先的翻譯書名是「買在起漲點」,原先是在誠品坐下來翻閱的,當時印象還不錯,後來就買了進來。這書好的地方是,提供了系統性的思考方式(BASM及七個步驟),與不少作者的成功投資經驗。缺點是作者因為屬於早期的投資人物,1960年代就進入市場,思維被經驗洗禮的偏向樂觀,試問如果在2000年後才進入市場,哪有這麼多數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獲利機會,根本是天方夜譚。有時候不同時代因立足點不同,思維的基礎點會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BASM Business ModelAssumptionsStrategyManagement

  **七大步驟:知識、耐性、法則、情緒、投資期、進出場時機、基準指標。

不過這書講了一句,至今都還蠻貼切的看法,「現遭遇的都是商業蕭條,非消費衰退」,商業蕭條反應的生產活動的減緩,這是2000年來很貼切的寫照,每每在經濟走弱時,似乎都只有廠商在怕,很令人訝異的是,消費者為什麼都不怕? 2000-2006年在歐美有房市泡沫來支撐消費,那2008年後,除了政府支撐部分,其他的消費動力是來至於新興市場泡沫嗎(如中國等)?

作者認為,如同巴菲特所強調的,經理人是投資判斷的主軸,可是這在於企業發展仍無歐美成功,又產業偏向中小企業或家族企業下,想要以經理人來判斷企業的好壞,真的很不容易,在我心中,上市櫃所有公司裡,經理人具一定知名(默默無名者尚無事蹟可供判斷),又具備可信度的,可能不會比一雙手指數目多多少。

老實說,這個月替主管開了兩次高階主管會議,只有看到可笑的場面,與無聊或自我吹噓的不切實際內容。早上與主管閒聊也提到,其幾日上課與一些同業主管聊天,多數公司也與本公司一樣爛,這就是我們的經理人素質,難怪多數公司都是二二六六的。

如果對於薪資不滿,最好自我反省,欠缺了什麼拿高薪的必要條件,是否少了黑心、諂媚、阿諛奉承、陷害別人、推諉卸責、裝忙、亂報功績、竊取別人功績等等之人格特質,如果想做好人,又想要功成名就,這樣的企業可能不多了,至少我無福遇到。所以我沒有不滿,如果不好、過低,都是自己欠缺高薪的特質,或自己的選擇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sttw 的頭像
    sophisttw

    sophist 的投機、生活分享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