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年在書店看到時就有想要買的書,主要是想要看看這個生前就把大多數財產捐出去的富豪,有什麼值得效法的地方,況且他也具備勤儉的個性。
看完了,有些失望,主要是這個富豪並非像巴菲特一樣,願意把想法分享出來,所以這個書多數都像是其「編年史」,從其小時候、唸書、當兵,到創立Duty Free Shoppers(DFS,全世界最大的免稅零售連鎖店,1996年被 LV集團併購)的過程。
有幾點可能還值得一提,那就是這位富豪從小就愛賺錢,許多可以賺錢的機會都不會放過,譬如在學校賣三明治,而獲得三明治人的綽號,還有很多打工與販售商品的經驗,我想也就是因為銷售的關係,所以啟發了其創辦了DFS,因為這公司就是搭著全球貿易化而崛起,在一開始貿易還有些稅賦漏洞下,率先靠著免稅的概念去銷售商品,然後銷售點擴及到一些觀光地區。當然故事中有提到初期因為不重視財務,造成一度幾乎要倒閉,這個經驗很值得創業者重視,因為無法控管收支,再好賺的生意也可能會掛掉。
後面的故事就比較無聊了,如何發展DFS,慢慢與創辦人有著思想上的差異。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可能因為作者個性關係,不願意把想法多元的表達出來,使得即便不重視享樂,想要把財富分享出來的觀念總不能用卡內基等說明就能帶過去,一定還有更深的一些內心想法才是,但書中並沒有深入提及。會這樣想,是因為節省的觀念一定還有些根本的原因存在,這是回顧自己後,認為個性的養成也是有些環境的背景。
後面敘述其採用匿名捐款的一些事蹟,這樣的敘述方式可能不會有多少的共鳴,要打動人的故事,須要有些可憐的人事物,而再把作者如何去用慈善捐款去改善這些困境,才會動人。如果只是平鋪直敘的說對誰捐了多少,往往就是一句話的感受(無感啦!)。
如果出書目的是要勸人儘量的簡化生活,並且能把多餘的財富分享出來,那可能要設法把動機強化點比較好。雖很多思維也不是長篇大論的大道理,但總是要有些脈絡可循,又或如何能夠更強化這種分享的思維,而不致於被世俗的享樂所誘惑,只是在這本書看不到這些。
整體而言平平,因為個人的思維太少,事件敘述過多,而事件也非採用史記的寫法,不引人入勝。我想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只是告訴自己,有一個曾經大賺的富豪,過著儉樸的生活,並願意把多數的財富捐出來回饋社會,就這樣子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