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多數呈現兩個極端,一是迎合大眾口味卻沒啥營養,另一是帶給讀者希望,這書屬於後者。雖看介紹是真實經歷為主體,但為了增加可看性的加油添醋難免,卻不掩其想傳達的意義。這種敘述天生不平等的故事存在世界各地,如之前「三杯茶」故事想要在酷寒的高山峻嶺之地興學,這故事想要給予窮苦的島嶼小孩教育的機會。

 

提到教育,很令人氣憤,如同作者所言,這麼多聰明的孩子因為經濟因素無法求學,卻有太多不把教育當一回事的有錢小孩。不能珍惜現在擁有的,反而棄之者,相信宿命者就訴諸輪迴吧。

 

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希望能夠提供人們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可是多數人都誤以為就是那一張初開始可以彰顯差異化的文憑,可以在一開始比別人多些機會的依據,自己過往也有這錯覺。不過,至少自己從小認知道德的部分沒有太過偏差,還能夠自我辨別是非,但是多數人念了公民道德又或許許多多忠孝節義的故事,卻抵不上「自私自利」由心發揮的效力,陷入了一種自以為聰明,卻誤了社會的謬失,試問如果沒有柏拉圖均衡那種雙贏解,自己的自私得利,不也是從別人處掠奪而來?

 

我坦承遠不如故事中那天資聰穎的林唐,可能連1/2都不及,但自己卻幸運的太多,不用成為苦力終老,每每看到這些因天生不平等受害的人,都會想對於那些不珍惜活在物質水平的人,給予詛咒,總有一天風水輪流轉時,報應可能會到來。很可笑的是,明明多數人看著劫富濟貧的行為都會給予認同,但是自己卻往往做不到,而且在富有之時又重蹈覆轍,自己有財富的話,最後一定不要留給親人,要能夠發揮金錢的價值,就是去設法減少天生的不平等。

 

教育確實是必要的,可是在欠缺自覺的學生與像書中那種願意犧牲奉獻的老師,反而把教育變成了兩面刃,好的地方還是多少長了知識,壞處就是做事過於有目的性,而非種於是非的考量,我一直相信巴菲特所倡導的,正直、誠信遠比聰明重要千萬倍,可是多數的教育都僅於褒揚聰明,成了一種根本上的誤導,也因此多數的教育最後都將失敗。

 

不想多提內容,主要是故事簡單而溫馨,平易中帶著人性應該有的一些光輝的面向。這類的書多少能夠激起短暫的一些同情與感動,算是一種內心的平衡劑,用柔性方式,堅定自己要行善、作個好人,不會愧對那些天生不平等的人,因為我沒有誤用聰明,也懂得珍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