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太多投機自營能夠活得很好的例子,以Blog客來說,黃先生、獵豹郭先生等都算是其中之一,但這種想法往往想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困難,典型的知易行難。

自己也曾這樣想,是否能夠單憑投機就足以好好的活著(不工作,但資產扣除消費還能持續增加),可是自己做不到,所以至今沒從職場退卻,畢竟那穩定收入還是太迷人,不多卻是收入面的中流砥柱。

要坦白的檢討自己,扣除曾是股市榮景的2006、2007(2005之前自己還屬於投機的幼稚期,過後才比較思緒成型),2008-2011年的四年,成果是二正二負,金額而言是正數,四年的幾何報酬率也略高於2年期以上的銀行定存利率,可是換算成月收入(約當現在處於社會中間收入水準的薪資),投機帶來的所得替代率才超過10%出頭,以退休概念來看,所得替代率至少要能夠達到30-40%以上,才可能放棄當前的穩定收入,也才算可以達成Trading to live的初步門檻。

過去四年之間(不含今年),就面臨了兩次股市大跌,讓自己確認了一些自我的操作風格,要落實「隨漲抗跌」,又要逐步拉高所得替代率,唯一的方式就是讓資本變大。只要能夠資本夠大,即便僅獲取高於定存報酬就足以養活自己,又能使資產正向成長,這是過去以來自己比較壓抑消費的主要原因,工作面的開源無望下,除了抑制支出,什麼辦法也沒。

或許這最後還是一場空,畢竟當貨幣崩潰後,當前的資產都是面紗般虛幻,但不確定何時崩解下,選擇了一條保守的路,一條孤獨的路。

必須自我懺悔,工作心態越來越消極,只求能夠無愧於心,談不上什麼遠大抱負。過去的工作經驗,曾經遇過的多數同事們行徑,及看到同業人士的處事態度,只能說沒有期望能夠在工作上獲得些什麼,因為多數的表面成功,都有著道德上的瑕疵,而這是我不願去承擔的原罪。

當前能夠做的,就是看能夠在金融市場尚未崩解前,儘量的把操作能力強化一些,這點自己沒太多把握。懂得越多後,越感到性格的侷限性與改變的困難,譬如年輕之前都會認為說著「本性難移」是推託之詞,現在卻認為這話在多數時候都成立,人只有在「巨變」下才容易一次性改變,否則多數的改變都像習慣的養成,是一種涓水穿石的磨人功夫。

當前投機唯一自豪之處,沒有任何道德上的瑕疵,無須別人的幫助,是一種原生的結果,意謂這個結果比較不會因為外在改變而動,這也是自己想要的一種穩定結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