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看過太多保羅.奧斯特的書,不過「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失意錄」等都還蠻喜歡的,這本書也具一定水準,是一個故事包裹著故事的劇中劇。

劇中劇蠻常在見的,可能是用故事來鋪梗,或許比直接陳述來的容易,尤其對於本來就是說故事的高手。而作者又用了作家當為主角,更是一種原先身份的快速上身,這點倒是有些私小說成份存在。

會喜歡作者的故事,可能跟其以人生不完美作為故事的根基有關,老作家曾經外遇對不起妻子,而女兒又遇人不淑,最後只能孤獨生活,孫女未能從前男友的死中恢復,仍過著內心失落的日子,這一連串的不幸福的寫照,打動了自己仍有欠缺的心吧。

對於作者夜間胡思亂想的那個中士的故事,我倒是覺得平平,不過想要回頭來刺殺老作家,把這個故事終結的思維,倒是隱含了不幸福的心境,最後結局給了中士外遇的背叛,被暗殺死亡,這是呼應出往往故事都會反應作者本身的當下的心境嗎? 在奧斯特的書,很容易發現這一點。

對於老作家與孫女一同看電影,然後隨意的探討電影感想,那段很棒,其實閱讀、看電影及電視劇,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分享,而不是僅僅看過而已,可是分享還要有知音人才是,荊軻也要有高漸離相和。

老作家認為,一個人會陷入痛苦,往往都是因為太過善良,容易把過錯、內心負擔一把攬在身上,這點十分正確。不好意思說自己我本善良,不過多少因為這點,才會比較容易陷入不愉快的心境,倒是蠻貼切的描述。

導讀那篇建議不要看,我都沒有那種感覺,不知為何同樣看一本書,感受差異這樣巨大,我不認為作者想要引用歷史,或者想要包含多少歷史的意義,一些著名的事件,不過是想要確認一下,當下的時空背景,如同怕自己在作夢,會給自己一巴掌或咬自己一口,是相同的道理,扯太遠、亂聯想,太過沒事找事。

有時候回想過往,並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譬如老作家在描述自己與妻子的過往給孫女聽,雖說年歲以高,心也坦然,可是種種曾經的快樂、痛苦,我想也很難不隨著思緒,略微的浮上心頭。尤其看到自己的劣質處,僅僅因為性慾而拋棄妻子一次,這點悔恨如影隨形的與其相伴,這是想說,人生千萬不要犯錯嗎? 我倒是以為,作者想指出的是,人生沒辦法不犯錯,承受過錯是一種人生必要的過程。

或許最後出現的這句「這怪誕的世界滔滔向前流動」,可以指出人生不管好壞,即便如捏造的故事一樣荒誕,還是只能不斷的向前走。面對,是唯一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