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一金控,自我吹噓其隱含價值高達20.3,那為什麼股價會曾跌到8塊都不保,隱含價值到底是自我安慰劑,還是值得參考的數值? 在假設決定一切的金融計算上,如果原先資金成本為3%,假設預期報酬率為4%,然後去設算一個長期間的獲利,自然而然的得出一個不斷增長的結果,這與很多人在從事投機時,如果心中的目標是一年20-30%,採用72法則簡單估算,每約3上下年資產就倍翻,這樣計算出來的價值有意思嗎? 雖隱含價值採用精算,看似一個複雜又繁瑣的計算方式,不過結果就與我的舉例一樣,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期待,所以我才覺得很好笑。

金融界充斥的一群貪婪、自私的人,一旦個人利益交關,馬上變得精明起來,其他的時後又傻得與會被詐欺的人相似,面對一個變動不居的環境,還執著於假設下的結果,我想能夠成功除了運氣,沒有別的。另,老常聽到這類人在亂呼嚨,昨天開會前因為我要準備一些資料,坐在會議室內的高層隨意的閒聊,就聽到拿報紙上的損益表數據來比較,說其今年第一季報酬10多%,比同業才3-4%高上許多,聽到這點都有個衝動想要說,能不能多專注在如何把去年虧的先賺回來,不要盡說些對公司一點幫助也沒的錯誤訊息,自以為操得很好,才把去年虧的賺回30-40%,而且還在不斷流失,自吹自壘只凸顯個人的無知與品德低劣。

複雜的計算,獲得的精確度往往補不了看錯市場的假設錯誤,而且是天差地別,上面那金控這幾年很容易在金融市場空頭時,至少虧個2-3百億,還有什麼臉談隱含價值,可是就是有人會趁機炒作,然後吸引一些沒能研判是非的人去追價,所以我一直認為,如果在市場失敗,都是活該,這包含自己如果未來守不住少數的成果的話。

明明市場環境不好,沒能夠設法守成,或至少設法減少虧損,多數人都還想進攻。昨天也聽到既然本公司每年都虧損,還在妄想有被併購的價值,真是可笑到極致,無聊想這點的人,又領著高薪,真是肥貓到處。把公司搞爛,造成未來失業增加,最後哪一天被暴動掠奪(無產階級革命),才算是有現世報。

市場又跳水了,今天的抗跌性不如週三,看起來會有不小的損失,不過截至11點,早上可能掛了不比當前部位小的買單,卻至今還淨賣出,難道要跌破200點後才會一下子買進一堆。至少忍到七千出頭才開始出手,對於每天看盤的自己,還真是一大考驗呢。

我確實現在看到的多數是機會,反正大方向看保守是確定的,也幾乎不會拉到5成持股,所以第一道風險管理措施早已建立。另,我因為怕死,多數買都會分批,這又會減緩接刀子的壓力。不過我最近看投機相關書,多數都是講要有目標、策略、方法、程序等,可是我幾乎都沒有這些標準作法,僅存乎一心,這可能算是個人的特色與瓶頸吧。

有時候想想,收入不多也確實有其好處,責任與壓力都少,如果換算工作投入的話,那肯定是個報酬/投入相對高的結果,說說這點單純在自我安慰。工作了這麼多年,收入都沒啥長進,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可以毅然決然的離去,卻也要面對資產累積的慢速,這點頗令人沮喪。

當然,累積的都是真金白銀,可不是那種自吹自壘的隱含價值,說是唬爛價值也蠻適當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