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不少時間看財報,乾脆把一些想法記錄下來,個股除外。

雖尚未統計整體上市櫃獲利數,可傳產及電子產業龍頭、金融等佔權值高的個股多數表現不差,推估整體獲利應仍在水準之上,或許比不上美股S&P 500大公布到四佰多家時,超過預期比率達75%這樣亮眼,至少比我之前預期略好。

不如預期的,主要是個股差異大,或數字平平但因股價亂漲而顯得偏貴,這是之前提及個股風險高的原因之一,至今沒變,個股風險仍比大盤修正壓力多得多。

數字好的產業及看法:

  1. 景氣循環:水泥(大陸水泥價格上揚)、食品(肉類最整齊)、機械(普遍不差,是自動化趨勢?)、銀行(營業稅效果尚未顯現、手續費收入還在提升)、不銹鋼(鎳價上揚)、半導體上游(晶圓代工、封測、DRAM
  2. 汽車零組件:多數主要公司的營運很不錯。
  3. 被動元件:日本、台灣主要公司的獲利多數呈現上揚趨勢。
  4. 電子零件通路:推估是上游供應吃緊,或價格上揚,讓通路商有機可稱。
  5. 電信:還沒看到4G的負面影響。

不理想的部分:

  1. 人民幣受害股:部分公司一季度匯兌或利息收入差距高達5-10億,或更多,雖不少公司1Q因毛利率上揚掩蓋了這部分的落差,可是公司獲利能力提升,或僅是報表窗飾,還要1-2季度才能確定。
  2. 多數塑化、鋼鐵、營建,產業仍處於低迷。
  3. 監控產業:這行業下滑的利害。
  4. 多數低價亂漲股,混水摸魚。

數字不差,可問題是價格,現的價格太高不可攀,即便獲利持平或小幅成長,可只要隨便本益比下修個2-3X,就有20%的修正空間,是個股風險的來源。

這週休還要想想,如何持續調整持股內容,雖無上揚的把握,唯做到抗跌,或下跌願意持續向下承接,是兩個主要的方向,暫時不考量除息行情,六月再思量這個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