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勇敢等,都只是程度差異,沒有絕對的堅強或勇敢,除非是麻木不仁的機器人。

 

 

人生,只有在單純環境、單純性格下,才可能出現層次分明的結果,否則都是混屯不明的模糊。

 

以【堅強】特質為例,如果把最堅強設定為100,自評也只有70-80,但這個程度,自肘已是認識人當中,最堅強的前幾位,可是若自評70-80,大概還有20~30%的脆弱面,只是這個部分不容易展現在外而已。

 

當然有一種人例外,那就是少經世事的莽夫,沒見過世面,當然不懂得比較,不懂得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

 

如果要遇事不意外,見多識廣是個基本條件,對人性也好,對世事也好。

 

最好不要追求絕對,老子言,上善若水,正因水的柔軟與包容力。堅強、勇敢在表象上或許可取,可這並非真正的強者。以武術而言,最強的是以柔克剛的功夫,如太極、詠春等,非剛強的功夫,因剛強易折,如七傷拳。

 

所以,我的目標也是在學習柔軟與包容,但重點是過程柔軟,但態度堅定。

 

過程柔軟,是想不傷害人的心,畢竟人多數是脆弱的。表面看似剛強的人,不是蠢蛋類的莽夫,多數也只有70~90%的真實剛強,故過程若能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才不易傷害那易碎的部分。

 

態度堅定,是一旦心裡做了決定,就要有所堅持,不能輕易被搖擺,很多看似頑固的行為也種因於此。不過,切記要常常自省,自己最後的堅持與頑固,是否僅是愚昧的結果,非選擇前深思熟慮下的產物。

 

多數時候,愚昧與智慧也常無清楚界線,分界點只能由不愚昧的人的研判。

 

涉及人性,多數沒有正確答案,這也是社會學的本質,很多人誤以把社會學當成自然科學,強加推理、邏輯,最後得到的是,一個四不像的結果,沒有自然科學的條理分明,也無社會學的彈性與變通。

 

正是這種無清楚分界,才是社會學的本質,誰見過真真明白人,很多檯面上的強者,不過都是單一面向的強,很少有多元面向的強。可多數人都迷失在單一面向的強,且錯把自然科學中的演繹法用了上來,以為單一面向的強,可類推到其他面向,孰不知多數人都是在擅長處精明,不擅長處白癡,不要懷疑,多數真的如此。

 

若看到很多原先以為很厲害的人,有脆弱面或不厲害之處,不要訝異,不要失望,這再正常不過了。譬如帥哥美女往往缺乏智慧,why?,花太多時間在外表維護,自然少很多內在修養培養時間,我的認知是,多數人都無法同時擁有智慧與外表。

 

我只知道,很多人性特點都是比較詞而已,堅強如此,勇敢如此,絕對沒有真正堅強的人,就如號稱地表硬度最高的鑽石雖可高溫製造,但在地表也只是少數而已,人也是如此,適合相對論,不適合絕對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