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的中小型股殺戮戰又起,一周兩次,真是電到有苦哀不出。

 

 

才相隔二天,一周內再度苦笑,OTC報酬輕輕鬆鬆交出年度戰果,YTD由正轉負。

 

看加權會陷入一種錯覺,這是場還OK,但若以持有中小型股為主的人,這周肯定很有感,因一下子某一檔崩潰,後來另一檔又崩潰,跌到七葷八素後發現,為什麼加權都不太嚴重,誰叫我們這些死散戶都沒有TSMC、大立光、鴻海這類保家衛民蘋果光,我們只有被電到青筍筍黯淡無光。

 

這時候改唱【黯淡的月】好了,即便已把持股降至約40%,面對針對中小型股的攻擊,仍無招架之力,一路潰散。原先自以為應有些抵抗的,如國民黨在國共戰爭後期般,摧枯拉朽的不堪一擊。

 

即便如此,我還傻傻冒著風雨,站在買方,能買多少,就看市場願意殺多狠,越狠買越多。

 

看著紙上富貴一路蒸發,心裡肯定不是滋味,是啥味道,我也不自知,畢竟長達10年以上的征戰,雖無老僧入定,至少也早非吳下阿蒙。

 

就算是百戰將軍,遇到戰況不利,恐怕只能設法減緩損失,也無力扭轉頹勢。背水一戰是神級策略,多數都是凡夫的人,還是儘量不要用這種百中無一生還的危險策略。

 

故遇到危險,最好的方式是先穩住,不是想要快速反擊,也是我想緩步承接的理由。

 

一個調整後的改變,原先要賣出最大持股A,但因A的九月自結獲利還ok,且股價已修正不少,加上今日雖下跌但量能有些詭異,我把原先沒啥陪的中高價股賣出,專心來承接A,是決定減持後,首次增持,且一天就增加了10%

 

不過控管總部位的紀律還是要做,今日仍淨減持,不含CB持股率維持約38~39%間。

 

這周加權才跌約1%OTC4.28%,感覺卻是沉重的打擊,會有這結果,多少種因在對主要持股有點信心,總覺得預期獲利不差,加上之前普遍已有5-10%修正,總認為多少有抗跌力,沒想到弱者恆弱,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另外,OTC單周跌幅是今年僅次於1月最差的結果,難怪自己的單周修正也創了五月以來單周最差。

 

只能說,十月才過近半,好戲或許還在後頭,如果加權加入補跌,會更有看頭。

 

昨天權王與股王的法說,對我而言是中性略偏多,主要是這兩家公司4Q展望分別是略低或與第三季相近,

由此推估主要電子產品在第四季還是有基本旺季水準,故除非是產業落於下坡的單純PC等產業,主要電子產品,如智慧型手機、NB、遊戲機等,應該都有穩定的基本盤。

 

法說資料如附件,簡單來說:

TSMC4Q展望比3Q略低一點,但全年來看營收有達到超過10%的增長,可獲利預估可能只有5~6%的增長。

大立光4Q如果從新聞說10月不比9月差,11月與10月相近來推估,4Q3Q可能是相近的,但即便如此,因前三季獲利衰退YOY -18%,故即便4Q獲利回溫,2016年獲利衰退應該仍有10~12%

 

前者年獲利成長5-6%,今年股價大漲近4成,後者更扯,年獲利衰退超過10%,今年股價大漲超過7成,還一度挑戰4千塊的無上天價。

 

如果沒有產業上的問題,那股市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權值股漲多了,雖不知還會漲到那,但回檔壓力肯定不低,這也是美股相同的問題。

 

不過權值股的問題,不是我個人的主要問題,我需要再思量的是,如何在中小型股修正過程,思量能承接的新標的,並針對主要持股做比較性的調整,準備好下一次決戰,才是當務之急。

 

被修理的,吐回的紙上富貴,投機的無間道,就讓它自然的來,自然的走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