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鑲著龍」是白石一文的作品,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從小的認定,慢慢的到後來才知道對方的心意,或許這種隱晦的愛才是可貴的。當然這個故事還有著花心男友的背叛,養父是親身父親的那種不知該怨恨還是高興的心情,美麗外表帶來的負面影響等,整體而言,還算不錯看,慢慢有感受到作者想要營造出那種過程不完美,卻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的用意。
「你我他經濟學」其實是一本探討自我的書,從自我去分析那些自我是好的,那些是壞的,壞的自我就是愛比較、防衛心強、炫耀才華與尋求接納;好的自我是謙虛、好奇與真誠。說得蠻有道理,但我不是很喜歡這類的書,太過說教顯得枯燥,很快的翻了過去。
「侯文詠的極短篇」侯文詠的作品看多了雖產生了一些同質感,但多數都蠻喜歡的。這本包含了60個小故事,不是百分百的故事都很有趣,但半數的故事都有些意思,看得很輕鬆。短篇故事重要的是在幾百或近千的文字中,清楚的表達些小含意,讓讀者感同身受(有著人生道理)或會心一笑(僅僅趣聞分享),我有在閱讀中享受一定的輕鬆。
「民國100年大泡沫」這本是今天在等待運動前在書店翻閱的,總幹事的推薦加上很多媒體的報導,總是要親自看過才能夠知道是否認同那種「外匯存底引發泡沫」的思維邏輯。看總幹事的推薦比較能夠道出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回顧了台灣一些泡沫的歷史,還有一些說明當前房市處於泡沫的一些數據,還有一些作者的建言。我必須說,只從外匯存底增高推論出資金氾濫才引發資產泡沫,我覺得這種邏輯太一直線了,過於簡化金融市場交互影響或錯綜的本質。外匯存底持續攀高可能是這個國家用出口賺到了錢,也可能僅是資金匯入引發的,況且這個金額也不是完全被換成新台幣,又央行還是有公開市場操作可以控制市場台幣的流通數,所以要說外匯存底攀高一定與會造成通貨膨脹而引發泡沫,我覺得真的在邏輯上出了很大的問題。要指出泡沫,最好的方法還是直接去分析資產價格是否真的被過度炒作比較合宜,想要回溯一些根本的原因是很難的,許多原因不像河流一定有起源,有可能是很多的因素交錯影響而成的,這是我認為這本書犯了本質上的錯誤。
有兩點是這本書的值得看的地方,第一其分析房價過高把所得、租金引進來比較這是十分正確的,這部分的分析我很認同,所以我也是認為台灣房市泡沫正處於進行式中。第二其指出央行可能為了自己資產負債表的好看,又或試圖維持好的盈餘數字可以上繳國庫,引發出錯誤的雙率政策,我覺得這點是值得關注的,畢竟央行一旦失去獨立性,在球員兼裁判的疑慮下,是可能做出錯誤決策的。
許多國家外匯存底持續增加,日本也不例外,難道日本當前有資產泡沫危機嗎? 我還是要強調「歷史會雷同,但不會重複」,不能因為1990年代的歷史經驗,或者一些過去外資湧入造成的資產泡沫,就把外匯存底增高當成是一件壞事。在台灣外匯存底的攀高多數還是貿易順差造成的,這是好事,代表國家的企業或個人陸續從別的國家賺到了錢,這是資產增加的顯示,有什麼不好。
不好的是其台灣產業外移後,很多賺到的錢其實是沒有嘉惠到當地的員工,是台灣當地的員工所得並沒有受惠,而且還有平均所得下滑的風險。另外,這些賺到的錢還是貧富不均的分配著,多數還是流入少數人的口袋,這只會讓奢侈品或非必需品可能因富人的追逐而暴漲,房市都有部分的是這些人推動的(尤其是豪宅),還有一些藝術品、紅酒等都有泡沫的傾向,回顧日本1990年代也是推升當時藝術品的一大助力,所以這種情況的確不意外。所以我們的外匯存底增加不是壞事,壞的是因貧富不均使富者可能過度的追逐金錢遊戲(賺到錢,又用錢滾錢),間接的助長的資產泡沫。
作者幾個建議可行性也不高,譬如建議放手讓新台幣升值,讓企業震撼教育去尋找新的出路,我覺得這想法還是值得商議,讓新台幣大幅升值會直接衝擊當前台灣強項的出口產業,卻還沒有辦法知道台灣能否在品牌之戰中去取得如同韓國的成功,這點很冒險,也過於樂觀,放棄擅長的不代表能夠成功的轉型。另外,作者也太看重利率政策的效果,升息僅能抑制資產泡沫不致無止盡的成長,但卻無法遏止,資產泡沫還是在於建築於人性那貪圖不勞而獲的貪婪,只要有增值幻想,除非利率高達雙位數,否則很難真正的抑制追逐價格的那種旅鼠行為的。
可惜泡沫不會消失的,只有程度上的差異,如果政府管理得當,是可以讓泡沫不致於吹的過大,現在中國政府打房就是這個意圖,但幾個月下來還是沒能降下那些投機客的心,「以稀有性當成房市永不破滅的原因」真的是幼稚的好笑。
「弘兼憲史教你聰明看懂財報」這也是運動前在書局翻閱的,總幹事也以五星標示,的確是一本基礎的財報入門,財報觀念都很正確、也算生動,可惜我沒有耐住心去看,觀念太熟悉反而讓閱讀提不起勁。如果要建立財報基礎觀念,這確實是一本好書,如果想要得到一些「額外」的收穫,我只能說沒有,財報的額外不在於表面的數字上,而是要去瞭解經濟、產業與經營者等構面才能獲得,而這些還是要自己慢慢從經驗中去累積才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