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租處多了個新室友,剛進屋沒看到人時,光沒人在門沒所,又看水槽濕漉漉就不太喜歡,雖後來煮東西時他回來了,也來打招呼,必須坦承我回應冷淡(這就是我行事過於較真的問題),我對於負責任遠比表現虛偽重視得多,如果後來真的慢慢感覺雙方有認識的必要,再噓寒問暖亦不遲,看過太多性格樂觀卻不負責任的人,不喜歡這樣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慢慢的變成一個不太想偽裝的人,認同著「如果不喜歡一開始就拒絕,遠比先敷衍答應卻最後說不」好得多,人事物上都慢慢的形成這樣,這可能是我幾年前在製作Resume時,就堅持放入兩項自認為可能缺點「英文不太好、不重視維持人際關係」的原因。當然這行為有些過於想要撇負責任的感覺,不過自己並不是這樣想,只想讓對方先知道一些真實面,畢竟多數人都非聖人,多多少少都有不少缺點或弱點,如果做到資訊揭露,在自己心裡比較不會有欺騙的負擔。
當然,一旦涉及揭露真實面,往往就有很多缺乏人情世故的表象,譬如原先租處有一位比我還早的住戶,一開始也會多少閒聊,但是後來對於其共用浴廁也沒有負責清理,偶而還會製造別人的負擔(如個人垃圾還放在浴廁的垃圾桶),幾年來也沒曾聽過一句感謝別人整理公共區域,之後就成了陌路人。
確知假裝表現和善是多數人認同的觀念,可是這已違反自己的坦承原則,我可以不說實話(譬如當前工作常忍住不發言),但我不說謊言,如果不爽能夠不惡言相向已是當前自己最大的忍受限度,個人修為還不夠。
很多事都是逐漸累積的,譬如一旦思維轉成看不慣缺乏公平正義之事,後來就會慢慢的對於很多所見所聞忍耐度降低,可能是社會不公平正義之事過多,又或個人思維狹隘之後,容忍度降低,兩種成分都有也十分可能。
譬如剛剛就很不喜歡坐在正對面的人,一直拿著手機又用閃光在照相,而且一連超過十次以上,都沒有想對面的人被閃光燈照的不舒服,這種看不慣是上述心態的呈現,會在意別人的自私,同時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會這樣自私。 這裡也要坦承一下,自己多少也有自私的一面,只是比多數人少而已。
「家政婦女王」看到第八集,看法與之前相似,不過後面多了幾個還不錯的橋段:
1. 強調家人沒有不能原諒的錯,雖有些八股,但至少這種思維對於社會穩定有幫助。
2. 利用一些角色拙於言行,內心卻善良的反差,我蠻喜歡這種人的率真面。
3. 把家政婦能力誇大確實增添不少戲劇效果(趣味化)。
4. 人往往沒辦法真正的釋放自己,譬如家政婦在很多地方都清楚知道服務家庭成員的一些內心想法,也會說出很有道理的話安慰,自己卻一直陷入過往的牽絆之中。
看過幾本卜洛克的小說,最近看的是殺手系列的「殺手打帶跑」,還是比較喜歡其冷硬派偵探的故事,這殺手的故事有點平淡,敘述一個被栽贓殺害州長的殺手,設法避免被黑白兩道追殺或通緝的過程,最後還設法報了仇。有一點比較特別的,花了不少篇幅敘述殺手喜歡集郵這件事,是想要把人物平常化嗎? 畢竟集郵後來變成小眾的行為,算是偏冷門的嗜好。另外,故事兩個主要女角色都太過厲害,一個是竟然不怕殺手,另一個殺手原先的拍檔,為了避免被找到,冷血的殺人製造假象都毫不猶豫,總覺得這非多數人該有的行徑。
正在看村上龍的「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這作者思想另類,所以雖對於其不少作品並非太認同,可是看一些非自己會做、會想的書,多少能夠減少自己過入陷入自以為是困境。譬如這書前幾篇用詞都太物化女性,內心有些反感,也對部分散文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有些迷惑。
另一本在看的是「盤勢判讀的技巧」,這是一為短線者的投資日記與經驗。看了第一部分操作觀念,很多偏向短線進出的邏輯雖不太認同,但我知道多數都是正確的觀念,正如作者強調操作必須適合個性,找尋自我適合偏好一直是投資或投機的首要之務,這點親身經歷過最清楚。譬如我從事產業、個股研究時,確實操作的二二六六,好幾個年度整體而言都沒啥賺賠,一場忙與盲,就是沒有試圖去找尋比較適合自己的方式,只想跟隨別人往往是失敗居多。不過我倒是不相信作者所述,一個重視風險的人,能夠在20個月內,從US$1萬變成20萬,這中間一定隱含著巨大的風險,或者多少有誇大成分。
持續在下載音樂來聽,果然還是不喜歡像「少女時代」的歌,除聽不懂外,沒有感到很特別的地方。偶像的歌往往要與面貌、身材、舞蹈等一起看,才會心生認同感,光聽歌曲沒味道,都是那種短句分明、很熱鬧活潑的曲風居多。
自己還是偏向復古,譬如蘇芮的精選就不錯,也蠻喜歡蔡琴的歌,這類的歌曲比較耐聽,亦有韻味,只能說從偏好而言,自己確實老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