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接管兩家問題壽險公司,時間意外來得早。

接管的利弊之處:

  1. 1.利益:提升監理的強度,降低不肖業者心存僥倖心態。
  2. 2.弊處:監理者從歷史經驗無實質管理能力,最怕無能比貪污更可怕這種鳥事發生。

對於現有壽險公司的影響:

  1. 1.已符合資本適足要求業者:完全沒影響,修理壞學生不會對好學生有任何不良影響。
  2. 2.未符合資本適足要求業者:負面影響,可以預見未來監理強度會提升,畢竟潛在的接管風險存在。

如果因目前國內壽險公司最大的風險來至長期利差損,故整頓唯一之法,具備穩定的投資能力,設法降低、甚至弭平利差問題,這對接管與否的公司皆適用。

接管最大的問題來至,接管不力,只會讓原先的洞破得更大,賠上更多納稅人的錢。多數國家為什麼走向腐敗,就是無法約束政治人物、政府機構人員走向一個貪污舞弊、不作為、或作為卻搞得更糟的結果,why? 無合理的懲罰制度,降低處事者的僥倖心理。試問,前一家接管後,破洞越來越大,有合理的去懲處那些管理不善的監管人員嗎?或連帶的懲處接管決策或有瑕疵的那些高官?

金融界的高官們,多數只會在退休後,因過低旋轉門時效限制,轉任民間金融機構又再去海削一頓,其做錯決策責任何在?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可以預見,因監管者無培養資產管理能力團隊,根本無法協助解決利差損問題,一般監理打打理論嘴泡ok,可實際上沒路用,洞越補越大應八九不離十。

另外處理價值,老實說低得可憐,之前那家至少資產規模大些、業務團隊強些,這兩家有什麼賣點,我一點都想不起來,個人認為兩家如果要賣,合計償付金額肯定會比前一家還多。

綜合而言,雖接管可提升監管強度,降低現有問題壽險公司持續向下沈淪,可缺乏資產管理能力,無法善後,宛如接到燙手山芋一般,苦的不是那些監理者,而是未來要擔負政府無底洞債務的人民。

請讓我哀悼一下,現在的年輕人或孩童,你們的未來只會更黯淡無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