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窮時,週六去上了一堂特別的100分鐘拳擊有氧,當下覺得累卻沒有體會到這種消耗確實會延續好一陣子,今天早上去例行的拳擊有氧課程時,發掘少見的那種力不從心,沒辦法血肉之軀往往有其脆弱面,這時逞強不來的。
下載了陳淑華精選集,那種年輕時的懷念湧了上來,我覺得現在的女聲比較少陳淑華這種單純的好聲音展現,因為時代改變,很難拒絕一些比較動感或具備張力的歌曲,不像以前就是很單純的抒情。說真的這是聽比較早期的國語歌曲中,我還是很喜歡的聲音。談到女聲,聽了王菲、楊乃文的精選集,覺得這些女生耍個性有些本錢,我很喜歡多數歌曲的呈現方式,具備自己特色還是最重要的元素。
開始重新常聽音樂,有一種蠻特別的體會,音樂適合孤獨的人,因為多數歌曲的聆聽過程,無須對話,任何的好惡都只呈現在腦海之中,與以往那種在KTV或家庭伴唱機唱出來的感受很不一樣。聆聽是一種內斂的表徵,而唱出來是在釋放,我兩種都喜歡。
這週看了兩本讓自己邊看邊想很多的書,不過都是屬於探討人生的書,也唯有這個議題永遠不會褪色,因為每天、每時、每刻,不管有無意識到,我們都在為了這個「人生」主題而活,有人因為「找路」而罹難,有人只控制不住自己,就成為了社會作奸犯科的主角,而我,保守的想比做的多,很多做還展現在運動中,並非實質產出些什麼,這樣也是一種活著,一種人生。
對書會有單獨的想法陳述,只是在思考人生時,都不免對於很多人生行為、選擇有很多不同的價值觀或想法,也會當代多數思維有很多批判,舉個例子來說,網路的崛起,確實增添方便性,卻也把原先電視的壞處展現出來,掛在上面可以什麼都沒做,只是隨便逛逛就讓時間度過,雖說什麼都不想算是一種休息,但短期說得過去,中長期就是很慢性的內心無感中毒。想到這不禁想要批評很多所謂的創新(如網路搜尋)或當前熱門的網路社群或休閒式的發展,可以在當下給予很多高評價,讓那些倡導者得到過多的財富與注目,但這真的是一種人類好的發展方式嗎? 吃速食導致了身體健康問題,沈迷在網路的便捷最後也會導致心理的健康問題。
這是在自我批評、反思,網路除了讓自己省了些錢外,其餘多數時間都是白耗,整體而言弊多於利,因此我多數時間都不敢把NB帶出門,自制力這件事是多數人過於高估,又不願意承認的弱點。
第三季對做多投機而言,肯定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我認為最大的暴跌已經度過,即便後來確定是走空,盤跌的可能也遠勝於持續的暴跌。比較要注意的是,當前因為經濟不是真的太糟,所以這次暴跌多數的股市都激出大量,揣測可能是長期看好的人伺機進場(如巴菲特等),或者是企業受不了暴跌的庫藏股(台股出現這幾年最大的一批庫藏股),或者像我這種帶著鋼盔往前衝的投機客,反市場心理作祟下的結果,或政府資金護盤等等許許多多可能,可以確定的就是現在不適用「低檔配合低量」的思維,本來就不是一個大波段的低點,所以很多思維也都在自我調整中。
值得思考的書,多數會提及工作,而我一直有在想,如果真的用自己的標準、工作接近十年的幾個工作經驗都看不到好的領導者、企業,如果不完美才是當前的常態(也是導致企業興衰週期在加速縮短),若真的用一種比較追尋自我的角度來選擇,根本無從選擇起時,還能做些什麼? 為了降低不確定性,只好在次佳、次次佳、次…..次佳、甚至不是最爛的就可以接受了,這種妥協還是多數像自己這種仍屬於平庸之徒,不得不的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