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一個多月定結果,可至今最大敗筆仍是多頭持股率過低,今年還創2011年來最低平均持股率紀錄。

 

 

或許絕對金額看起來還像個樣,可今年至今對持股率太低這事肯定為事後諸葛上錯誤,難辭其咎,截至11/232017年不含CB最大持股率為49.5%,這數字與2016相近還好,可2017年至今平均持股率僅30.7%,較201640.1%低上太多,試問平均持股三成,能寄望有多大的成果?

 

平均持股三成,這就清楚分了勝負。

 

沒想辯解啥,一個股市大漲超過2成的大多頭年,平均持股率三成肯定百口莫辯,未來可做得更好?

 

老實說,沒把握,從2014-2016這三年平均持股率在41%上下,2017年更低到約31%,這結果顯示的市場方向研判力能說啥,無話可說也。

 

自我思量,2016-17落後市場,應是對多頭市場持續性的畏懼,在2012-2015走了四年多頭後,一直有在為中期回檔修正,或甚至轉空頭做預做準備,這心態逐漸反映在操作上。

 

這也是心裡未能承壓的結果,隨部位增大,相同持股率造成的潛在Downside壓力浮現,自己未能克服前,用降低持股率來控制壓力,減了壓,同時也減了報酬可能。

 

自己能否突破心理面束縛,何時,一概未知,與問自己何時能靜心一般,都是未知。

 

如果靜心,或許投機依舊卡卡或轉差,當下肯定不會在意,在意即非靜心。

 

要嘛習得靜心,要嘛增強能力,哪個要緊? 世俗而言後者要緊,心靈而言前者要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