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尋找投資護城河」,知易行難的思維,想著、想著,自己能具備人生的護城河?

這書具閱讀意義,主要是認為「誤判」護城河的因素,頗具思考性,如「優異商品、龐大市佔率、卓越執行力、傑出管理者」等幾點,其中管理者這點,最具爭議性。

後來想想,管理者確實不如大環境的影響,加上管理者的穩定性不夠,這因素在企業成長初期(如創投時期)的重要性比較高,一旦具一定規模(如上市櫃)後,管理者的重要性會大幅度降低。意謂即便是阿斗,如果其位居當時最強大的曹魏,而非三國最弱之蜀漢,相信阿斗除非極度荒淫無道,否則無法把一個強盛的帝國帶塞的。

可現行學術思維,為了凸顯人的價值,並賦予人一簾美夢,誇大管理者價值無可厚非,可現實的話,我信服該書作者論調,管理者是加減分因素,非決定性因素

作者提出主要的投資護城河有:

ž              無形資產,如品牌、專利、法律等

ž              轉換成本高,因轉換麻煩或不便,讓企業具定價能力

ž              網絡經濟,使用者具有擴散效應,一旦成形,風行草偃

ž              成本優勢,如流程、位置、規模經濟及獨特資產等

只是,如何辨別企業具備上述護城河因素,還是偏重主觀,歷史數據亦非具穩定性,只能半研判、半猜測。

另一個值得思量的是,賣出時機,作者提出四個時機:我犯錯了嗎?公司營運惡化?有更好的投資標的?該標的佔組合的比重太高?

 何時賣出,永遠是操作者一個考驗,什麼方法都好,對自己負責即可。

同樣的思維,企業要尋找護城河,人生也要尋找護城河,人生可能的護城河有:

ž              堅強的後盾:富有的家庭、具輔佐力的另一半等

ž              一定的能力:至少不傻,具一定知識、行為能力

ž              時機(運氣):遇貴人,或遇到崛起、發展機會

ž              守成:如何安然度過人生循環中的逆境

潛在的因素仍多,自肘上述,只在第二點有些依靠,其餘八字仍缺兩撇,能持續進行的,唯有持續自我提升。

挖人生護城河一事,只能期待、盡力,無法確定,尋找具護城河的企業亦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