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逃不開疫情,科技不發達時是天災,當下很可能是人禍。

 

對過往人類疫情史,沒多少涉略,僅談談對冠狀病毒的一些看法。

SARS是冠狀病毒之前最強的曾經,武漢肺炎是後起之秀,這兩者都很可能是人類病毒研究,有意或無意的散播結果。

撇開陰謀論,回到這次疫情,一開始真看走眼,主要是被中國數據呼攏,明明去年12月就傳出有感染者,可一直到今年一月中旬,官方透露的確診者僅數百名。當時自己想,如果這是接近事實,那疫情肯定不嚴重,這判斷最後證實是錯得離譜。

十幾多年前,還做總經研究時,對中國數據深知只能參考,不能相信,須打不少折扣。十多年過去,中國從開發中國家進步到逼近已開發國家,已成為僅次美國第二大經濟體,自己天真以為,雖專制社會有種種限制,可至少數據管理會進步吧?

可惜,這個聯想,現在看來,錯得十分離譜。

數據失真,會讓後面思考與判斷,無所依據。

試想,如果中國確診、因病死亡人數實際有多少? 這數據不知,很難判斷未來最嚴重情況為何? 假設死亡率如當下的1~2%間,至少能確定這次病毒威脅應不智超過SARS

雖相關數據後來有攀升趨勢,除中國外其他地區問題仍不大,至少可研判當下政府組織因應能力與醫療防治有所進步。另,還有一個值得思考地方,病毒散撥若透過人體,因人體有自癒能力,會逐漸產生抵抗性,很可能會逐漸衰竭病毒散播後的傷害力,這很像颱風登陸後被地形破壞的邏輯,若果真如此,即便相關疫苗無法快速研發出來,疫情也會隨著病毒傷害力減弱,逐漸消退。

如此思量,對疫情看法為短空中長期影響不大。

對金融市場而言,只要不是實質性利空,多數影響都是短期,主要利空只有兩個,第一是最常見的【漲多】,第二是【對經濟有實質影響的各種泡沫】,多數情況是信用泡沫。

這時,我只擔心這兩三年,會出現第一種情況,最嚴重是市場從多轉空的轉折,這類市場修正多數要超過二十趴,若比較輕微的話,出現中期修正也會有10~20%間的回檔。

必須坦承,這波股市走勢,自己猜測錯誤,低估股市多頭的力量,更低估許多個股的超漲超跌能力,讓年後以來操作,僅得四個字評價,二二六六。

疫情不會短期結束,最理想的狀況也要數月,重要的是觀察人心變化,至少當下多數人反應都屬過度,生活上過度擔心、金融市場上擔心不足。

至少疫情未落幕前,自己會保持一種心態,戒急用忍,較過往更保守些。

若因此錯過股市末升段,期望自己不要太被市場影響,最後忍不住去追高。

謹記,不確定時,戒急用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