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也只有東野圭吾這種什麼題材的推理都會嘗試的作家,才會半嘲諷的寫出了這本書,毀譽參半的故事。

 

這是許多雜誌連載後彙整而成的,故事主要是已嘲諷口吻,由天下一偵探與大河原警部一同上演之搞冷笑話劇,一搭一唱的舉了一些本格推理常用的手法。一開始的確很不習慣這種嘮叨式的敘事方式,慢慢的可以瞭解,這是原先以本格推理為主題的作家,一種自我回顧吧,希望自己藉由嘲諷老掉牙的手段,能夠脫離這些題材,尋找一些真正有意思的推理故事,故後來作者確實改變了風格,加入了很多社會寫實的片段,是兼具本格與社會派色彩的多元作家。

 

老實說,自己不太喜歡這種風格,但這卻在1996年出版後成為當年度日本推理小說的暢銷作品,故日本還是一個比較能夠接受多元風格的社會,尤其是文學上。這其實也是另一種矛盾,日本社會在某些地方看似接受多元思想,但實際的執行力卻差了很多,我想大和民族也是有其侷限性,如同中國人的許多性格,都有著亦好亦壞之特點。

 

我會反省,到底是自己沒有幽默與自嘲心態,才會覺得這種風格並不吸引人。又或這須要原本就喜歡本格推理作品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手法之老套之處。不過從多元的寫作風格來看,這種嘗試是必要的,人只有設法改變自己的慣性,才可能做出一些大幅度的改變,寫作也是如此。能從守則中去看出侷限性,這是自己要學習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