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了John. Bogel在其enough.書中的一個章節名稱作為標題,想要探討的就是在金融世界中,複雜與簡單的關係。

 

如果單從現在可以得知的金融操作史,我認為採用人腦的簡單計算或判斷,勝於電腦複雜計算、模擬的結果,不知多數人是否認同。真正在投機(資)上賺到錢的,有多少是依賴複雜的運算,又或只是採用簡單四則運算,加上人為心理面判斷(炒作者也有採用心理判斷)?

 

我一直在想,到底建構一個複雜的投資分析系統,或風險管理系統,到底能夠幫助人們多少事,最大的幫助莫過於增加了敗戰的解釋理由,很像建築了萬里長城就可以說有在進行邊防一樣,即便沒有去建構萬里長城,難道就真的沒法去抵抗外來民族的侵略?

 

我發現十個從事風險控管的人,至少有99都做越完善的管理越好,可是多數的管理機制在金融市場都是一種後知後覺或簡單邏輯就可以得到結果的事,譬如很多風險控管數值計算,都是依據在部位大小與波動度等因素上,不用分析都可得知,部位越大風險越大,何必轉換成一個叫做風險值的東西,這很像是為了避免被看出東西有問題,加上一個外包裝而已,其內容一樣是貧瘠的可以。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預測市場走勢,任何的風險管理代表的意義為何? 白話就是拿過去歷史進行一些綜合加工,得到一個看似新產物的東西,其實這些數值有什麼用處呢? 當然在加工過程中,我們最常用的就是均數概念,利用均數成為運算的一個基礎,連模擬都是依據均數的邏輯。均數的意思就是,遇到真正的危險遠不及,但平日運用又太多。我想有在算一些風險數值的人都會發現,平日設算的數據都明顯超過日常的實質數據,但一旦風險事件來臨,這設算的數據可能又會遠遠不及真實的狀況,那為什麼不直接盯損益變動就好了。

 

當然,複雜操作有一個地方可能會有其價值,那就是相關性的分析,可是這部分過於不穩定,使這類的分析往往難被使用。以最單純的股債關係而言,多數時間是負相關,但一年之中還是有不少時候成為正相關,當相關可以正負變號,想要去分析因為相關性而有的抵銷效果就十分困難了。財務理論中很大的一部份就是建構在這種風險分散的抵銷效果,可笑的是相關性卻不穩定,加上金融市場本身因為投機關係自身就不穩定,有多少風險抵銷效果是值得存疑的。

 

因為過於重視假象,又以為有比沒有好,才會讓很多所謂的資訊系統行業有著無窮的商機。資訊系統的意義本在於簡化資料處理,而非能夠自行產出什麼具有意義的結果,但是現在很多建構複雜運算的人,都想用黑盒子來包裝,以為這樣就可改變電腦的本質,不過是資料處理的工具而已,不是一個能告訴我們未來應該如何做的思考機器。

 

以開車為例很能表達出風險的關係,當速度在增加時,我們都知道風險增加了(想對於投機的部位增加了),如果近些日子的平均肇事率提升了(很像波動率的增加),我們也會以為風險增加了,但是真的會肇事嗎? 我不知道,因為肇事還有第三人的影響(大環境的影響),不單純是自己可以掌控,也有很多飆車的人一輩子都沒事,所以做那些直覺就可以推出的結果相對關係,我認為沒啥用。

 

其實這些道理不過是「複雜太多,簡單太少」的一個例子而已,太多的本質不確定的東西,越多的分析只是更讓自己看不清楚真正的面貌為何。

 

我想最好的風險控管不是預測風險何時發生(這部分猜錯的機會太大),而是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後,能夠做些什麼事,有兩種好的方式處理方式:

1.     操作者一開始就把風險放在心上的操作方式,這成為操作者自身的一部份,一旦風險事件發生,操作者自然會啟動自己的風險控管機制。

2.     設定斷路器即可,任何時刻只要先算出某些期間內真正不能忍受的損失,把這個數字做成斷路器,強迫停損,設法先讓自己脫離險境。

 

其實,只要做到這兩點之一,遇到風險事件相信都可以把損害降低,第一點其實就是風險文化的建立,而文化不是建築在開會的人身上,而是需建立在操作者身上,可惜資本社會急功近利,在「賺是自己的,賠是別人的」這種前提下,多數的人都不會想要有這種思維。

 

第二點不過就是「停損點」,也就是在不能忍受時,把部位降到可以忍受的水位,自然可以把心安定下來,設法重新開始。但是被第一點所牽制後,往往第二點變成一種空談,多數人比較怕賣掉後回不來少了賺錢機會,恐懼在於不能賺自己的錢,而非恐懼在不賠別人的錢。

 

如果走入複雜的理由,只是為了避免負責,我想這大可不必,只會把風險問題轉成一種可笑的結果。風險發生,多數人只會怪市場(不理性行為)、怪系統(風險控管數值沒發揮作用),就是不想怪自己,那複雜就是一種原罪,把人們該承擔的罪,轉到沒有生命的第三者,不是很可笑嗎?

 

追求簡單,雖然看似沒做什麼事,但是勞心者重點不在做多少事,重點在於做的事有沒有意義,所以才會有那句「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我認為應該是「錯誤的思維比不做更可怕」,寧願頭腦空空的只裝幾樣夠用的思維就好,無須裝一堆看似繁多卻錯誤百出或出於自利的原罪思維。

 

我不知道這樣用風險控管來說明複雜與簡單是否得宜,但自己是這樣在想,也這樣在做。我只想做最單純的金融操作,用最簡單、少數的控管思維來約束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