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一位傑出的美國小學五年級教師,分享其26年來的教學經驗,看完後我有兩個想法:

1.     要成為傑出教師,不求回報的付出是一種充要條件(充分且必要),但這十分困難,必須是內心調適力非常強的人才可能辦到。包含我自己,多數人無法克服人類慣有的缺點,我們過於期望回收,因此無法抵擋挫折與失落,難以持續性的維持那種無悔付出的熱忱。

2.     成功人士會有個迷失,任何成功卻是可能是個人的努力結果,但很多的成功除了帶有運氣成份,還有那成就帶來的助力幫助。人類一個慣性就是「錦上添花」,看到成功人士就會傾向去相信或願意去參與或協助他,這就是被表象迷惑的人性本質。因此作者可能沒有想到這一點,沒有想到多數曾經有這樣熱忱、也願意付出的教師,可能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的付出後,成果還是相當少的,這可能是作者沒法體會的。

 

不過作者也在前言說到「當老師有時候真是件痛苦的事」,應該對於這種犧牲、付出有所體悟,我只是在佩服之餘,會想即便力行了作者這些很棒的教學措施,能夠達到同作者這樣的成果嗎? 應該還是會如鳳毛麟角般的稀少吧。學習經營石化業,沒有人不會思考、效法王永慶的經營哲學,可是誰能與台塑集團相抗衡;又經營餐飲業者眾,誰能做到如王品集團這般多元,即便戴董事長的經營方式也廣為流傳了;做連接器等金屬加工、模具開發者眾,有誰能夠有鴻海這般的營運規模,我們也都知道郭語錄、狐與虎的思維。凡此例子不可勝數,所以我在看這些想法、思維時,只想利用這些思緒激起自己內心那日益沈溺安穩的基因,使自己能夠多些動力去做些嘗試,不要止於想像階段。

 

但執行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引用莎翁「一報還一報」的句字:

Our doubts are traitors ,and make us lose the good we oft might win by fearing to attempt.

 

如何能夠遇事不產生退縮、畏懼,會是我一生的課題,尤其當這些事情我主觀的認為沒有意義時。

 

一個小學教師能夠做到書中提及這種全方會的教學(語言、數學、藝術、運動、音樂、自然實驗、經濟等),除了要讚嘆人類那種無限可能的潛力外,佩服之餘也要省思自己的不足:

1.     我缺乏那種無悔付出的心,自己依舊在意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係,這些年雖有比較淡化,但仍是拋不開。

2.     我做不到有教無類,耐心與恆心不足,所以我後來順著思維轉為以成果導向來做事,放棄了圓融。這點自己因做不到兩者並行(第1點的緣故),不得不選了邊站。

3.     自己所知有限,無法做到這樣的多元化,這也是遇到某些不喜歡或認為沒意義的事,會畏縮不前的原因。

 

我想如果能夠在唸書階段遇到作者這樣的教師,相信唸書會變成一件更有趣的事,但是能否因此改變人的一生,這還真是很難說,畢竟太多環境的外在因素在改變,人的善變多數也不會甘於從一而終。這本書對於教育有一定的幫助,如果是從事教育者(不論是家庭或工作),一定會有所收穫的,開拓了這麼多應該要學習的領域對多數人而言,應該是一項很新鮮又困難度很高的特別任務。

 

我自己偷懶的決定,既然沒有師傅引進門,那就維持現狀好了,本來就是平凡人,還用不到奇蹟式的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