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日本新銳推理作家譽田哲也的「靈魂之匣」,這故事連同第一本「草莓之夜」,都是改編成日本同名電視劇的原著小說,這書的內容幾乎與電視劇是一致的,閱讀時電視劇的印象慢慢浮上來,尤其是主角玲子,竹內結子那種帶點倔強的表情,把故事的主人翁發揮的淋漓盡致。

並沒有想要探討劇情,劇情留給想要閱讀的人,隨著文字,或輕鬆點去看電視劇都好。譽田哲也會成日本新一代警察小說的出色作家,成功之處就是在於人物的創造與描寫上,具有吸引人的特質。玲子在以男性為主的警界,不服輸的想要闖出一片天,其中還有隱藏的報復心理,想要擺脫曾經被強暴的陰影,雖一直揮之不去。而玲子的得力下屬菊田,一個過於憨厚的性格男人,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內心寫照,與一些因此產生的外顯行為,讓人都不禁為其緊張了起來,到底在頓張什麼?可仔細想想,這種不好意思確實主宰了許多人一生。另一個有意思的角色是日下,一個過於執著工作而未負起家庭之責的警官,鉅細靡遺的辦案過程,原來起因於曾被長官嫉妒陷害而起,符合諸事多有起因的道理。還有手段髒的辦案警官、菜鳥警官、經驗老道的警官,還有愛慕玲子窮追不捨的怪警官,都是這些出色的人物,創造出了故事的獨特吸引力,這就是成也人物的例子。

敗也人物的例子,很難不舉當紅的新聞話題,沒有朋友的總統對上只有一個敵人的院長。從耳聞聽到旁人的議論,多數都是對於獨斷的人批評,這讓我想到,台灣烏煙瘴氣的,除了多數人民自己也要負起部分責任外,爛政客的落井下石加速了社會的向下沈淪。

如果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只要動點簡單邏輯,光講清廉,已落得比之前因貪污被關的人還低的民眾支持率,這代表清廉絕對不是多數人關心的主軸,可他除了這招,其他的完全不會,而且還用的太拙劣,反遭多數人非議。試問,台灣多數人難道都不知多數民意代表都在關說來獲取權與錢嗎?如果司法不能真正的避免關說持續發生,那主打一個人,不是過於司馬昭之心嗎?除了增加了獨夫的批評,這種舉動還能帶來什麼好處?要打擊對手,以下駟對上駟才是高招,讓下屬去打,然後自己扮個白臉,置身事外,不是很好。

政治,即管理眾人之事,這是孫先生的高論,實際上政治即是管理政客之事,重點是權謀、手段。如果在這個混沌的時代,還在唱高調的以為政治是奉獻自己,每個人都會做好自己的責任與角色,那真的是白目到了極點。不懂權術者,根本不適合政治,因不是會演變成獨夫,就是因眾叛親離而成為無能的代表,兩者兼具,極差者也。

懂得人性,可以藉由創造具備真實人性的角色,打動閱讀、觀賞者的心,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種成也人物的代表。不懂得人性,只會作做些令人噴飯的蠢事,然後讓社會進入無謂的內耗,越來越沒人在意上位是哪條狼、哪隻犬或哪隻豬,反正都是動物之家,不如去逛逛動物園,有著因進化尚未完全的單純心靈,還比較有趣。

不用看新聞,光看看四周生活的人事物,就可以看到這個社會正朝向那個方向走。鮮少有好人物出沒,或想要效法好人的心逐漸喪失,如何期待未來?不僅對經濟的展望悲觀,更對於人性感到悲觀,未來人類的敗亡,很可能走向類似復活島情節的重演,自作孽不可活。

今天投機只有很小幅度的反彈,紅但很淡,部位持續小增。投機仍在度小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