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2】,還是沒能認同作者的操作邏輯,但有增強對時間複利的感觸。

 

 

存股的前提,就是要先至找到未來十到二十年以上金槍不倒的好股,然後才能做作者提及的【不隨便買、不隨時買、最好不賣】的方式,也才能有作者後來的存股結果。

 

可最難的就是,如何確認找到好股? 我看作者現在那些組合,我幾乎都不喜歡,且當下認為,若是這個組合,從當下起投資,未來預期的結果也不會太樂觀,因為過多景氣循環股,這類股本質是不適合做存股的。

 

我肯定沒作者的身家,但還是要酸葡萄的說,作者存股歷史很難驗證非【存在者誤差】的結果,尤其台灣以中小型股為主,即便在台灣是產業龍頭,在全球而言可能都還是小不拉基,這樣不穩固之標的,如何建構出穩固的存股組合?

 

即便是巴菲特,我也認為,只能說其確實有過人本事,可如果沒有一定運氣,那身家差異而可達數十、數百倍之別,我肯定以巴菲特的智慧,只要運氣不倒楣,成為億萬富翁是高機率,但要成為數百億富翁,很難沒有運氣加持,光生在大蕭條後的美國,不是身在大蕭條之前,這差異可能就讓從事股票投資或操作者,結果出現天壤之別。

 

我認同時間複利的效果,自己也是這條路上的人,以我個人體會,這條路沒有這些存股書作者提及的這樣單純,光選一些龍頭股來存,放個十到二十年就能有好結果,如果是數十年前或許可能,當下的經濟環境,雖不致難如登天,但至少也是低機率的可能,或許連百中都無一。

 

時間的複利,只出現在穩健的長期,或幸運成長的長期,前者機率高,後者機率低,自己走的是前路,一條沒驚奇、平穩的路,還要時常做些穩定軍心的自我修練,以減少外在紛紛擾擾的比較傷害。

 

另一個有點鄙視的是,作者可能連自我持股相關的產業都不夠了解,成分持股不少金融股,卻沒能辨別金融股本質,還說國內某壽險公司在2008年都沒虧損這事,看到實在令人搖頭。

 

我雖不才,自肘綜合知識勝過作者不少,但卻沒有作者的結果,why? 自己認為應該有兩點不足之處:

  • 耐性遠不如作者

  • 運氣遠不如作者

 

我會持續強化耐性,也自認為這事在有生之年,只要命運不要多蹇,肯定能有更好結果。但運氣這點,一切之能由天,別無他法。

 

如果那天自己能克服選股這問題,一定會轉來加入存股一途,只要有好標的,後面的存股自然容易許多,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能夠選到長期營運成長或穩定的好股票。

 

我的存股之路,還沒啟程,等待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