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還有翻閱一本不太喜歡的書,「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一本闡述葛拉漢投資觀念,與部分生平事蹟的書。原先有些期待,能如同巴菲特比較傑出的傳記,如「雪球」「一個資本家的成長」,以時間為軸,佐以一些投資案例來闡述當時的時空背景,與推測為什麼會有那些投資想法及成果,這樣比較能有所收穫。可是,這本書看不到主軸,翻完後唯一的印象,就是作者認為葛拉漢投資觀念有:安全邊際、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即是強調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對於市場的影響及反饋,貼近盤面的人,往往深受市場先生的影響,譬如自己。以今天為例,除了市場走低的影響外,還有那種隨時可見的錯過在干擾著我,譬如昨天因為不想讓淨持股增加過多,賣了一檔化工股龍頭,這檔買的近一週內都很小幅度的起伏,可偏偏是昨天賣掉後,今天轉強,也不是差多少錢,但是這種感覺,真的很差,難怪後來我對於錯過都已內化成家常便飯,即便有些獲得,可常聽到的散戶遭遇「沒賣不漲,賣掉就上揚、換股越換越差」等,我都常發生,真的很無力。

只能自我安慰的說,雖犯錯不斷,整體來看,還算ok,唉。

最近除了持續看了日、韓劇外,看了一些短篇日劇,有四集的「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七個會議」。前面是日本常見的清淡型日常故事,一個女子因母親病故,辭掉了出版的編輯工作,去開了一家只賣麵包與湯組合的店,過著很隨性、與周遭人物的一些小互動,感覺很像喝著清湯,清爽而自在。後面是比較沈重的故事,敘述了一個公司20年前與現在都出現了相似的舞弊,多數人都想掩蓋,可主角後來選擇去揭露,及其中相關人物的內心想法與掙扎,這故事雖貼切於很多公司的一貫行事,可這故事卻沒有像當紅的「半澤直樹」好,主要是走一個比較怯懦、壓抑的路線,是多數人會選擇的方式,卻少了情緒的抒發感。

今天依舊下跌,金額不多,但是這週已4黑,明日未知,可這週確實被市場先生於弄得很,最近自己的修正,都快讓9月翻黑了。昨日賣出那檔卻逆勢上揚3.5元,真的很鳥。

不知為何,公司無法上痞克邦,所以未來當無名無法更新後,只能下班才能夠上傳,這點有點不便。

這兩天看的東野圭吾的「天空之蜂」,這是1995年的作品,可是探討的主題倒是一直熱門的核能存廢問題,雖故事情節需要有許多核能的硬知識,這部份我大多沒有興致的快轉,內容仍貼近現實的可能。成功的小說就是能夠運用現實的議題,作為故事的軸心,引發出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明明經常什麼事也沒做,可明天還要上班,心理仍有著彈性疲乏感。另,最近一個月體能真的比較差,運動後的疲勞感增加,可今天依舊例行,要請1hr假前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