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月總幹事分享其上課的內容,包含總經、策略、選股到實戰經驗,自己花了不少時間聆聽,做了以下整理:

  1. 1.投資流程:總經定多空à利用選股策略找潛在標的à利用財報決定個股及操作區間à賣出時機決定。
  2. 2.總經研判:總經研判是主觀的,譬如最後總大的實戰分析說了,依他的總經思維,雖讓其避過20082011,可也讓其2009空手,至2010初才進場,不過總經分析是以規避「大凶」為目標,只要總經研判能夠規避風險的效果,就有其價值。
  3. 3.選股策略:利用盤面變化、產業供給、當紅產品、美股與日股啟示、高價股表現、原物料價格、賦稅或政策變化等方面,評量可能的機會在哪,包含產業與個股。

>>舉例120133Q開始鎳報價開始翻揚,從今年1Q財報去選財報比較理想的不銹鋼個股。

>>舉例22013年以來鈀金價格大漲,有利於MLCC產業(主要原料),故相關個股或有機會。

>>舉例3:熱門產品如iphone、遊戲機等。

  1. 4.操作策略:找到潛在標的後,進入財報分析,財報分析重點有二:

   4.1    營收必須連續三個月以上(含)呈現正成長,最好是+10%以上。

   4.2    利用過去不含大跌年的歷史股價表現,算出歷史3-4年本益比區間,以高點設算潛在機會是否大於30%、以低點設算潛在風險是否低於15%。

   4.3    如果有機會大於30%、風險低於15%,則為投資標的候選人。

  1. 5.賣出時機

    5.1    個股營收、獲利不如預期,導致重算價格區間後,已不具操作吸引力。

    5.2    價格來到設算本益比高點或僅剩5%之內的空間。

    5.3    股價從高點回落20

    5.4    停利點來到,如獲利80%或一倍出場等。

自我研判缺乏之處,總經分析思維差異不大,主要差異需要加強的地方為後三點:

  1. 1.我的選股策略尚未成型,產業嗅覺不夠,往往都是等到財報數字轉好後才發現某些產業好轉,這部分未來可以用觀察強勢股及短期營收來補強,但這種方式會增加不少風險,利弊得失未知
  2. 2.我尚無確切的操作策略,現今的主軸是以小規模游擊戰為主,未來需要不斷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操作邏輯,總大的方式可試用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3. 3.自己現在賣出時機主要有二,停利與停損,停利多數都是小利,這部份需要更動游擊戰思維後,才能一併調整。自己停損沒有一定的數字,流於心證,覺得不舒服或不踏實就減持,2008至今除採到CB地雷外尚無嚴重的損失出現。由感覺研判,多少有不穩定性存在,未來需要思量一個定數做為參考依據,總大那高點回落20%有些道理,會嘗試試用看看。

投機就是持續學習、調整,自我精進之。

個人投機,隨加權報酬指數創高,卻沒欣喜感,還是放不開指數強勢,可自己跟不上這個心理關卡。

7月台股很強,加權報酬至7/24已約+3%,把我狠很拋開,沒如OTC下跌要心存感謝,可是,唉,太多可是,歸咎一個基本原因,不知足,難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