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是我蠻期待的一本書,畢竟研究幾百年來的金融危機這是比較完整的一次,這是由論文改寫成書籍的,原為2008年發表,而2009年在美國出版。我有印出這篇論文,還沒有開始看,趁著例行之假日運動前小時光,我大致翻完了這本。

 

看完後,對於學術的觀感依舊沒變,沒有什麼太有價值的結論,很像看了一堆歷史數據的華麗秀。有用的地方是對於歷史多些瞭解,譬如已開發國家在一個世紀以來沒發生過賴帳,但幾百年前,西班牙、法國及英國的王室都賴帳了很多次。而現在全球的外債比重下降了,但國內債務比重正在提升,那代表的又是什麼,書裡也沒有做這樣的討論,

 

雖金融危機不間斷的發生,有些相似的原因,但如果確實的比對,還是必須說「這次不一樣」,不能在全球環境改變下,把實質上的改變忽視。譬如過去很多金融危機出現在新興市場,而且只要原物料價格崩潰,則許多開發中國家就會很危險,但現在不少國家除了提供資源外,還提供低價人力,創匯能力已今非昔比,這樣能夠說是一樣嗎?

 

光看到這個廣告詞,魯比尼表示「金融危機不是偶發事件,是可以預測的!」,就可以直接把其新書「末日經濟學」暫時晾在一邊,我想如果說金融危機可以猜一猜,會中肯的多。

 

而次貸風暴只能說是房價過度上揚的結果嗎?如果2000年後沒有衍生性工具CDO等產品問世,房價又怎能漲到2005年末才結束,故衍生性商品確實扮演了助燃劑功能。過於複雜的東西往往有個壞處,容易被蒙蔽,至今多數人還沒有看透這點。

 

我還是相信這句話,歷史會雷同但不會重複,每次都有些不一樣,所以即便美國Fed主席伯南克已是金融危機的學術權威),還是不能避免金融危機,而救市措施也仍有諸多可議之處,如果真的能夠一樣,那危機早就可以完美解決。 


只可惜每次都有著「不一樣」,不確定無法消除,只能面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