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孤寂的原因,是修行僅走前一半,離完美太遠。

 

 

有時候閱讀會這樣歪打正著,從一本看似不起眼的書,心靈生活教室第一輯,提到修行很可能會在初步開悟之際,因走向【不垢】,陷於自我要求束縛,無法從追求不垢,走入接受【不淨】,故成為一個與多數人隔閡的人。

 

這解釋我接受,當下自己確實對多數人的行徑沒有好感,我也知這是有無開悟之別,無開悟多數愚蠢,但自己還沒能接受這兩者差別。或許在具大智慧的人眼中,把那些愚昧的自私,看成一種需要被救贖的可憐,能博愛的去普渡眾生,可我根本不具這樣的大胸襟,看到愚昧的自私,多數產生厭惡感而已。

 

當下對自己的瞭解,除非有特別機緣,讓自己產生徹底改變,要從一個凡人,走入大智慧的可能甚微。

 

不過,這個認知非全然無果,知道自己需要持續修行,如何淡化對愚蠢自私的厭惡,如同看蟑螂一樣,怎樣去欣賞這靠強韌生命力存在的生物,即便是害蟲一枚,唉。

 

之前,傾向逃避,視而不見,少見少厭惡,這是一種因應方式,但絕對走向孤寂,畢竟不厭惡、自私成分較低的人大概只有十之三四,其中比較不愚昧的十不及一二,覺得值得進一步認識的太少太少。

 

這是無法做到不淨的結果,沒辦法對那些不淨者採同樣方式對待,想要遠離之。

 

持續增進知識也改變不了這件事,如果無法改變自己的心。且我覺得在更認知人類社會後,有更厭惡那些不淨,畢竟人類社會難逃盛衰起伏,這些不淨是主因之一。

 

如果想要更平靜,除了遁世外,比較好的方式是接受不淨,見怪不怪,笑笑看著人類社會本該如此的由盛而衰,當個人間過客,笑看人生真是個難以達成的境界。

 

不淨,我要怎樣更親近你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