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這本是個念政治哲學的人寫的,難怪脫離了一種親民的方式,明明是自己覺得白領的工作有些脫離現實味道,改而採用去修理摩托車,並且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比較踏實。如果是這樣的話,讓讀者多去瞭解採用手工藝生活的可能方式,與一些比較有趣、饒富意義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採用一種形而上的泛談,什麼是意義、道理,引用了一堆都不如貼切的話語動人,所以我不喜歡這本書的抽象呈現方式。

 

「少年與師父」是一本很短的故事集,書封面的話是錯誤的, 這一本書,安安靜靜地陪我們體會人生、尋求答案,故事是相反的,告訴人生本無答案,而這反而是自己認同的道理。作者南直哉是日本禪僧,用了少年的口吻,把人生中可能對生存、人生價值等疑問,說了出來,也展現了信神與否,其實都是可以的。人的相信,重點在於心靈上的寄託,人的痛苦,也都來是那顆不安的心靈,這是一個沒有、也不可能有解答的。任何看似解答的事,都是當下,不會是未來,這有點像是無之道,卻更貼近現實,因為無是看破才會形成,可是99.99%的人都不會看透,兒那0.01%也可能是當下看透,未來還是不知,故我想「空無」就是一個最恰當的解釋了,四大皆空,萬事可無。

 

我做不到,有想起了「我執」,這段話自己心有戚戚焉,「無法忘記問題的人會一直思考,而且感到痛苦。然而,除了思考、痛苦之外,別無他法了。這是他們的命運,也是你的命運。」

 

「神秘森林」這本書終於看完了,整個感覺不差,但對於結局還是認為過於走入歐美冷硬派推理的老路,那種性格乖張的警探,總是要孤獨的,這樣確實會讓很多不喜歡看到一些怪怪、頹廢性格的人,不會太喜歡這樣的寫作風格。自己因為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即便很多脫序的行為不會去做,但是可以體會那種內心的空無感,怕承諾的那一種心境。

 

故事確實有點與「神秘河流」一開始的手法相近,但是前者還是把懸疑的迷團解釋清楚,可是這個故事那個小時候的迷團,最後還是一個迷,這也許是作者還要寫續集的伏筆,也成為總幹事批評之處。

 

整個故事不會帶個常看書的人太大的意外,而那主要警探也是有著心理問題的人,可是我還是蠻喜歡故事鋪張時的一些人物對話,還有一些內心面的思緒,總覺得這樣蠻貼近自己內心相信的真實世界,不完美、矛盾卻又令人感傷。

 

我認為如果不喜歡歐美冷硬派推理、懸疑小說,這類的作品就少嘗試,如同自己對於日本的本格推理作品,至今接受度都還很低,人的喜惡是有著深深的影響,而且揮之不去的繼續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